測試設計:不可控的「測試」,科學技術與思考
特價 新品 電腦資訊

測試設計:不可控的「測試」,科學技術與思考

周海旭

沐燁文化

2025/10/29

中文

9786267708804

定價 $680

79折優惠價 $537(優惠期限至9999/12/31)

內容簡介

系統化、準則化、冗餘化……
融合統計學、控制論與跨領域案例,
建構面向多學科融合的測試哲學與實務框架


▎主題與核心觀點
本書聚焦於測試的根本問題與方法,旨在建立一套跨越領域、兼具理論與應用的測試設計框架。作者指出,測試的核心不僅是檢測產品的正確性,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資源下取得可信的品質評估。本書歸納出八類測試設計思想:系統的思想、列舉的思想、準則化的思想、多樣化的思想、統計的思想、冗餘的思想、推理的思想,以及控制的思想。透過這些框架,讀者能理解如何在複雜的研發與檢測環境中,針對測試的兩個基本目的與五個基本問題,找到解決策略。


▎架構與內容安排
全書共分為九章,先從測試的語意與基本概念切入,接著逐章講解上述八種思想,並輔以跨領域的案例與應用方法。例如,統計思想以隨機性與規律性結合,處理測試可信度的挑戰;冗餘思想則透過誤差控制編碼,啟發如何避免資訊缺失帶來的風險;控制思想則關注回饋與可觀察性,協助測試設計在動態過程中保持穩定與精準。書中不僅探討理論基礎,還呈現實際應用的場景,讓抽象的概念能在真實測試中應用。


▎學術與實務價值
本書將測試思想從工程領域拓展至認識論層面,賦予測試以哲學與方法論的深度。作者致敬多位國際測試領域學者,並將其研究成果融入書中,讓讀者能夠站在學術尖端理解測試方法的演進。同時,對於實務界,本書也提供具體策略,例如如何在資源受限的情境下,調整測試準則以兼顧效率與品質。這種「理論—實踐」雙重導向,使本書成為研究人員與工程師之間的重要橋梁。


▎適讀對象與應用場景
本書不僅適合專業的測試人員、品質檢驗工程師與相關學者,也可作為相關院校的教材或參考書。在當前多學科交融的研發環境下,本書能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測試的理論基礎,並在軟體、硬體、產品品質檢驗等多種領域中找到應用方案。更重要的是,透過學習這些測試設計思想,讀者能培養出系統性與前瞻性的思維,進而提升整體品質把關的能力。這使得本書不僅是一部技術書籍,也是一份面向未來的測試哲學指南。

 

看更多 收起

作者介紹

周海旭
測試工程師,自動化工程系碩士,其研究方向為測試基礎理論,其著作被定位為測試從業者參考書及理工科教材。

看更多 收起

目錄

內容簡介 
前言 
第1章 基本概念 
第2章 系統 
第3章 列舉 
第4章 準則化 
第5章 多樣化 
第6章 統計 
第7章 冗餘 
第8章 推理 
第9章 控制

 

看更多 收起

內文試閱

第1章 基本概念
在正式講解測試思想之前,首先對一些測試相關的基本概念進行講解。

1.1 測試的語意設定
人類的很多活動可以被稱為「測試」,如軟體測試、電路測試、心理測試、課程期末測試、含氧量測試、體能測試等。日常語境下的測試,經常與「測量」、「測驗」、「驗證」、「檢驗」、「檢查」、「檢測」等詞混用,語意範疇相當廣泛。

然而,當測試對象限定為人類研發生產的產品時,「測試」的語意則展現出相對明確且一致的特徵。例如,當測試的對象是電腦軟體時,測試指的是「使用人工或自動的方式來執行或測量軟體系統的過程,以檢測軟體系統是否滿足規定的要求,並找出與預期結果之間的差異」;當測試的對象是積體電路時,測試指的是「對被測電路施加已知的測試輸入,觀察其輸出結果,並與已知的正確輸出結果進行比較,以判斷積體電路的功能、效能、結構好壞的過程」。

可見,以軟、硬體等產品為對象的測試,其語意範疇通常包含如下要素:

(1)理想結果。
(2)現實結果。
(3)現實結果與理想結果之間的比較。
(4)現實結果與理想結果之間的差異。


本書關注的正是人類研發生產實踐中,以軟、硬體產品為對象的測試。在後面的講解中,將「測試」一詞的語意設定如下:

定義:測試

本書中的「測試」,指的是:針對人類研發生產的產品,獲取其在某些事件中的理想結果與相應的現實結果,觀察二者的相符程度,求索二者的差異。

簡言之,本書中的「測試」,指的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觀察求索」的一種活動。

在這樣的語意設定下,本書中的「測試」涵蓋了通常意義下的軟、硬體測試、驗證、檢驗,不涵蓋以測量為目的的分析測試、測定、檢測,因為測量不涉及「理想」。
 

看更多 收起

詳細資料

ISBN / 9786267708804
EAN / 9786267708804
頁數 / 466
開數 / 18開
注音 / 否
裝訂 / 平裝
語言 / 中文繁體
級別 / 無

 

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