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系統化、準則化、冗餘化……
融合統計學、控制論與跨領域案例,
建構面向多學科融合的測試哲學與實務框架
▎主題與核心觀點
本書聚焦於測試的根本問題與方法,旨在建立一套跨越領域、兼具理論與應用的測試設計框架。作者指出,測試的核心不僅是檢測產品的正確性,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資源下取得可信的品質評估。本書歸納出八類測試設計思想:系統的思想、列舉的思想、準則化的思想、多樣化的思想、統計的思想、冗餘的思想、推理的思想,以及控制的思想。透過這些框架,讀者能理解如何在複雜的研發與檢測環境中,針對測試的兩個基本目的與五個基本問題,找到解決策略。
▎架構與內容安排
全書共分為九章,先從測試的語意與基本概念切入,接著逐章講解上述八種思想,並輔以跨領域的案例與應用方法。例如,統計思想以隨機性與規律性結合,處理測試可信度的挑戰;冗餘思想則透過誤差控制編碼,啟發如何避免資訊缺失帶來的風險;控制思想則關注回饋與可觀察性,協助測試設計在動態過程中保持穩定與精準。書中不僅探討理論基礎,還呈現實際應用的場景,讓抽象的概念能在真實測試中應用。
▎學術與實務價值
本書將測試思想從工程領域拓展至認識論層面,賦予測試以哲學與方法論的深度。作者致敬多位國際測試領域學者,並將其研究成果融入書中,讓讀者能夠站在學術尖端理解測試方法的演進。同時,對於實務界,本書也提供具體策略,例如如何在資源受限的情境下,調整測試準則以兼顧效率與品質。這種「理論—實踐」雙重導向,使本書成為研究人員與工程師之間的重要橋梁。
▎適讀對象與應用場景
本書不僅適合專業的測試人員、品質檢驗工程師與相關學者,也可作為相關院校的教材或參考書。在當前多學科交融的研發環境下,本書能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測試的理論基礎,並在軟體、硬體、產品品質檢驗等多種領域中找到應用方案。更重要的是,透過學習這些測試設計思想,讀者能培養出系統性與前瞻性的思維,進而提升整體品質把關的能力。這使得本書不僅是一部技術書籍,也是一份面向未來的測試哲學指南。
內文試閱
第1章 基本概念
在正式講解測試思想之前,首先對一些測試相關的基本概念進行講解。
1.1 測試的語意設定
人類的很多活動可以被稱為「測試」,如軟體測試、電路測試、心理測試、課程期末測試、含氧量測試、體能測試等。日常語境下的測試,經常與「測量」、「測驗」、「驗證」、「檢驗」、「檢查」、「檢測」等詞混用,語意範疇相當廣泛。
然而,當測試對象限定為人類研發生產的產品時,「測試」的語意則展現出相對明確且一致的特徵。例如,當測試的對象是電腦軟體時,測試指的是「使用人工或自動的方式來執行或測量軟體系統的過程,以檢測軟體系統是否滿足規定的要求,並找出與預期結果之間的差異」;當測試的對象是積體電路時,測試指的是「對被測電路施加已知的測試輸入,觀察其輸出結果,並與已知的正確輸出結果進行比較,以判斷積體電路的功能、效能、結構好壞的過程」。
可見,以軟、硬體等產品為對象的測試,其語意範疇通常包含如下要素:
(1)理想結果。
(2)現實結果。
(3)現實結果與理想結果之間的比較。
(4)現實結果與理想結果之間的差異。
本書關注的正是人類研發生產實踐中,以軟、硬體產品為對象的測試。在後面的講解中,將「測試」一詞的語意設定如下:
定義:測試
本書中的「測試」,指的是:針對人類研發生產的產品,獲取其在某些事件中的理想結果與相應的現實結果,觀察二者的相符程度,求索二者的差異。
簡言之,本書中的「測試」,指的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觀察求索」的一種活動。
在這樣的語意設定下,本書中的「測試」涵蓋了通常意義下的軟、硬體測試、驗證、檢驗,不涵蓋以測量為目的的分析測試、測定、檢測,因為測量不涉及「理想」。

我的收藏

所有書籍
商業理財
親子教養
文學小說
人文科普
藝術風格
心理勵志
健康生活
飲食食譜
資訊語文
漫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