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資深國小教師、教育圈現象級暢銷作者林怡辰傾囊相授,
陪伴小學生必備的「學習×生活」全攻略: 寫功課、吵3C、鬧情緒⋯⋯
終結親子戰爭,掌握小學關鍵六年,打造學習&生活好體質!
★百萬下載的口碑節目,廣大聽友強力敲碗出版!
★情境圖像化+知識系統化,家長輕鬆吸收、馬上上手!
功課拖延、偏科嚴重、不愛閱讀、考試總是粗心大意⋯⋯
這些看似小事,其實每天都在消磨親子關係與學習信心。
你是否也曾在心裡焦急,卻又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一介入就吵架。
累積20年教學經驗的林怡辰老師,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家長,以自身與「小學生交手」的豐富經驗,開啟了Podcast節目「小學生診聊室」,深受家長喜愛。
本書是節目內容再升級,聚焦在最多家長關心的問題,並增加3C教養與AI寫作等議題,將情境圖像化、內容系統化,補充聲音無法詳盡的部分,幫助家長好吸收。
書中,作者用實用又溫暖的方式,拆解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各種難題與挑戰。
◎破解學習卡關:方法對了就會學!
本書深入剖析國語、數學、自然、社會四大科目的學習關鍵,不只讓孩子了解各科的學習方法,更提供具體方法:
✓ 複習與檢討習慣怎麼養成?
✓ 考試粗心怎麼改善?
✓ 怎麼讓孩子自動自發,學得有成就感?
讓學習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輕鬆提升學習表現。
◎掌握三階段轉折:小學六年不慌亂
-小一適應期:如何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訓練生活自主能力,讓他們有自信的面對學校與生活挑戰。
-中年級轉換期:中年級學習科目變多,如何利用假期與網路資源,為孩子打下穩固基礎,迎接更高層次的學習挑戰。
-高年級挑戰期:孩子課業加深加重、人際關係與情緒複雜化,如何陪伴孩子學習自我管理,成為獨立思考的小大人。
◎從會讀書到會生活:培養全方位素養
書中不只教導孩子怎麼學習,更擴及人際關係、時間管理、家事參與、3C控制力⋯⋯都是孩子在小學階段需要全面提升的生活素養。
◎搭配幽默插畫,閱讀輕鬆好吸收
書中每一篇章,都從一幅「家有小學生」的真實日常插畫開始,輕鬆進入教養主題的起點。
那些帶錯課本、考卷遺失......哭笑不得的瞬間,將讓身為家長的你,笑中帶淚獲得療癒與共鳴,孩子總是講不聽?
從對話的改變,到思維方式的調整,資深教師示範如何「換句話說」!
—學習挫折時—
X「上次不是才剛教你嗎?為什麼又寫錯?」
O「雖然你不會,但你有試著解題,超棒的!」
→遇到學習困難,家長重要的不是想怎麼解決,而是示範面對的態度。
別讓孩子害怕學習,以培養孩子的自信為基底,勇於面對挫折與困難,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考試粗心時—
X「怎麼又粗心大意?失分不是很可惜嗎?」
O「我們一起來練習找重點、抓錯誤!」
→粗心的問題,不是念過就算,需要被嚴肅看待,家長可以透過讓孩子自己檢查功課提升敏感度。
看到題目先圈重點、留下錯題並分析原因,並強調透過驗算和自製「錯題本」自然而然就會降低粗心率!
—功課拖延時—
X「再這樣拖拖拉拉,要寫到幾點才能寫完?」
O「是因為不會寫才不想寫嗎?」
→ 孩子會拖延是有原因的,了解背後後原因才能解決問題!
我們必須找出背後隱藏的原因,針對對孩子不同的狀況,才能提供有效的策略,若孩子是因為時間管理不佳,可用「番茄鐘」與「任務可視化」幫助他掌控時間。
每個學習難題,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與路標
孩子在小學階段遇到的每一個學習難題,其實都是專屬於他的成長地圖,只要抓住這些困境的線索,就能引導孩子邁向下一步。
《怡辰老師的小學生學習診聊室》不只是問題診斷書, 更是怡辰老師結合教學現場與家庭經驗, 為家長描繪出一幅清晰的小學生成長藍圖。
從國語數學等各科的學習方法、生活習慣的建立,到情緒管理、自信養成與人際關係調整,這本書幫助家長看懂孩子每個階段的內在需求,提供具體可行的策略,陪孩子穩穩地成長。
小學六年是孩子邁向獨立的關鍵,這本書將帶領父母從「焦急指揮官」轉型為「溫暖的陪跑員」,用合適的方式來引導、激勵孩子。
讓他們愛上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最終成為獨立、充滿韌性且具有自信的孩子。
「教養從來沒有標準答案,希望書裡的方法能提供大家一些思考方向,幫助我們更貼近孩子、接納自己,也更自在地陪伴孩子成長。
希望你翻開書頁時,可以找到陪伴、支持、鼓勵和一點勇氣。
讓我們一起,慢慢長成更溫柔堅定的父母,陪伴孩子,在成長路上,成為更幸福的自己。」——林怡辰。
這本書寫給——
◼ 正在陪伴小學生,或即將迎接小一新鮮人的父母
◼ 為孩子功課操心、感到力不從心的父母
◼ 因教養問題與孩子產生衝突的父母
◼ 對教養感到疲憊、迷惘,卻仍想努力陪伴孩子成長的你
本書亮點:
◼每篇皆有生活情境漫畫,讓閱讀更能引起共鳴
◼學習方法X學科考試 X生活素養X銜接教育,四大教育重點,培養出正向思考又自主學習的孩子
◼20個教育教養疑難雜症,資深教師傾囊相授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問題核心
【感動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永福|簡報與教學教練、作家
地方爸爸|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版主
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版主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彭冠綸|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版主
蘇明進|資深國小教師、老蘇的教育隨想版主
作者介紹
林怡辰
人生因閱讀而獲得救贖,深信閱讀翻轉貧窮,教育可以擺脫弱勢、活出天命。對教學充滿熱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學得開心、有成效,以所學讓自己幸福。2007 年開始寫部落格記錄教學,樂於分享關於作文、閱讀、讀報、圖書館教育、數學、行動學習的心得。
著有《從讀到寫,林怡辰的閱讀教育》、《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小學生的調查任務:發現驚奇圖書館》、《小學生的寫作任務.初階篇》、《小學生的寫作任務.進階篇》,以及線上課程《林怡辰的 48 堂全方位教師課》、《林怡辰的線上作文課》。
部落格:yichanlin.blogspot.com
Podcast:小學生診聊室・怡辰老師
呼卡(Fuka)(譯者)
高雄人,貓奴兼自由漫畫、插畫創作者。CCC追漫台《煉乳咖啡滴答滴》獲第15屆金漫獎入圍。
社團網站:fukacea4.weebly.com
目錄
Part 1破解!學習技巧與方法
01 幫孩子點燃學習動機
02 考試粗心的解決之道
03 終結催寫功課的戰爭
04 幫助孩子內建恆毅力
05 培養閱讀永不嫌晚
06 讓孩子讀得進去也寫得出來
同場加映1 小一新生,從生活到學習
Part 2 準備!大小考試與學科挑戰
07 國語文有效學習策略
08 數學思維的建立
09 社會科的記憶與理解方法
10 自然重視實驗與觀察力
11 從複習功課中學「自律」
12 讓孩子進步的考後省思
同場加映2 中年級,學習斷崖的關鍵期
Part 3 探索!關鍵素養與生活教育
13 從家事開始學習自主
14 從小掌握時間管理技巧
15 人際溝通與社交技巧
16 3C使用與網路安全指南
17 讓AI成為學習小幫手
同場加映3 高年級,課業與人際的風暴
序/導讀
【作者序 】
從聲音到文字,為家長點一盞陪伴的燈
我常常在私訊和信件中,看見好多用心家長的迷惘、困惑、難過以及無能為力的心情。
「我能做些什麼呢?」這個問題在出版了談論讀寫的《從讀到寫》、按照一年時間學習給建議的《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到給成人的《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和童書之後,又再次浮現在我心中。於是,我開啟了「小學生診聊室」,開始用聲音陪伴家長,把一個主題用三集節目說清楚的旅程。
在節目中談論的主題包含:課業、學習、閱讀、寫作、人際關係、習慣、恆毅力、成長性思維、學習動機、家事、時間管理、3C素養等,初期我主要以演講時,家長最常詢問的問題為主,後期很多主題都來自聽眾的提問。
面對家長們每一個問題,我都希望不是只有提供簡單的策略,也期望能夠回答:「孩子這樣做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正常的狀況應該是如何?」
「如果能事先預防,該注意什麼?」
「現在有哪些方法可以協助改善?」
「還有哪些是被忽略的?」
「身為家長,又該如何先好好照顧自己?」
節目播出後,我收到了雪花般飛來,讓我眼眶泛淚的回饋:「我從《從讀到寫》認識了老師。 感謝老師推薦這麼多大人看的書籍,給在當媽媽茫然時候的我,有了一些方向。 也感謝老師開了podcast的頻道,我可以分享給更多人,讓那些沒有空靜下來閱讀老師書籍的媽媽們,可以邊聽邊思考。」
「每一集都讓我停不下來,我在育兒路上跌跌撞撞,想幫助孩子又不知如何下手,聽完覺得很感動、很感謝,彷彿在育兒路上看到一道光,真心推薦!」
「我是一名國小教師,也是一位男寶媽,怡辰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讓我反覆咀嚼,特別是在字詞教學上解答了我一直以來的疑惑!」
「謝謝老師將教學現場的經驗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家長們理解,很多觀念真的受益良多,讓作為父母的焦慮感頓時減少,也不會像無頭蒼蠅般,將這份焦慮轉嫁於孩子身上。」
「謝謝怡辰老師,我是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老師說的可以幫助我學習,真的很謝謝你!」
我沒想到,聽眾除了小學生父母、阿嬤,還有安親班老師、學校老師,甚至很多孩子也和家長一起聽,這些亮閃閃的回饋,每一則我都反覆讀了好多次,謝謝你們,讓這些小小的付出有了大大的意義。不只是想分享簡單的學習策略,我更希望家長、老師們能放下焦慮,先好好照顧好自己,鼓勵自己、愛自己,謝謝你們都接收到了我想傳達的心意。我希望在教養這條路上,大家能走得更踏實,攜手邁向更幸福的未來。
《怡辰老師的小學生學習診聊室》這本書,正是從聲音再回到文字的結晶,它讓內容更精簡、重點更聚焦,並增加新的議題,補充了許多聲音無法詳盡的部分,拓展了其他面向。
真的很謝謝你們打開這本書,這段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有時我們會感到疲憊、崩潰、忙碌,甚至常常懷疑自己做得夠不夠好?我們會自責、內疚,覺得自己總是不足。但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面對紛雜的資訊和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始終相信,只要願意、只要開始、只要陪伴,我們就已經是最適合的父母了。
教養從來沒有標準答案,希望這本書裡的方法和貼近生活中的案例,能提供大家一些思考方向,幫助我們更貼近孩子,接納自己,也更自在地陪伴孩子成長。希望你翻開書頁時,可以找到希望、陪伴、支持、安慰、鼓勵和一點勇氣。
讓我們一起,慢慢長成更溫柔堅定的父母,陪伴孩子,在成長路上,成為更幸福的自己。
我很棒!記得要常常對自己這樣說。
內文試閱
從複習功課中學「自律」
「每次一到要考試,催我家小孩複習,我就血壓升高、頭昏眼花、呼吸困難!」
「真的!常常要掐著大腿,催眠自己:『我親生的、親生的!』」
「一下子要喝水、一下子要上廁所、一下子找筆,什麼都帶回來了,就是要考試的課本沒帶。」
這些對話,你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呢?難怪常有家長說,段考是考驗親子感情的關卡,消耗彼此的試煉。不管你在教養上,是會幫忙複習的「牧羊人」,還是一題題盯著練的「馴獸師」,亦或是順其自然的「佛系」父母,段考前的複習,其實都是孩子長時間學習之後,檢驗學習成果、承擔學習責任的機會。
理解並釐清心中的焦慮
沒有孩子天生不想努力或得到好成績,但往往家長一催促就會引發孩子的焦慮,使得彼此都感到不安。因此,若希望孩子能夠學會自律,家長在面對孩子時,首先就得釐清內心焦慮的原因,不妨先問問自己:「我擔心孩子沒有複習、沒有考好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是擔心孩子的未來發展、懷疑自己是否盡到家長的責任、擔心孩子功課不好會影響自信心、怕自己給予的協助不夠周全、焦慮其他家人看待自己的教養方式,還是擔憂這次沒考好孩子以後會更加退步?
當我們爬梳自己的焦慮後,先不要忙著自責,會有這些想法都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也得了解,孩子也有自己的焦慮,再疊上去,彼此情緒交疊,反而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所以,覺察自我的焦慮後請好好深呼吸,先照顧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再試著對孩子說:「孩子啊,要考試了,我和你一樣都感覺有點壓力。」或者「我知道你想努力,有需要我和你一起想想怎麼複習嗎?」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無論考試結果如何都不會影響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當然,我們也要記得不管孩子的成績如何,都不會影響您是一位用心家長的事實。
從「要求」變成「一起想辦法」
過去我們可能習慣對孩子提出要求,例如:「你今天一定要讀完這裡」、「自修評量怎麼都還沒寫」、「動作怎麼這麼慢」。但沒有人喜歡被逼著做事,這麼做不僅會削弱孩子的學習動機,還會將學習的責任,從孩子身上轉移到家長身上。最後甚至可能被孩子埋怨「都是你逼我讀書的」,這樣的結果往往得不償失。
因此,在訂定複習計畫之前,我們需要將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孩子。先請孩子訂定目標:「你各科的目標想考幾分呢?」如果孩子每科都想要一百分,要思考孩子是不是給自己過大的壓力;反之, 如果各科都偏低,則要了解孩子是否對自己缺乏信心。通常我會建議孩子以上次的成績為參考,設定上下五到十分的範圍。當然,這也只是個參考,有時還需要考慮考題的難度。
需要複習的項目都清楚列出來之後,就能一目了然,有了明確的方向、範圍和份量,事情就逐漸清晰,不會被焦慮和恐懼帶著跑了。
訂定複習表,讓時間與進度可視化
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況都不同,如果想要多一點餘裕,在段考前兩週就能開始訂定複習計畫。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制定複習表,用鉛筆將需要複習的範圍填到每天的方格中。
剛開始規劃時,孩子通常會充滿幹勁,例如「今天星期一,我要讀國語、數學兩個單元、社會和自然讀一章,英文單字也都要背完。」聽到這些話,先不要對孩子潑冷水,我們可以先肯定孩子的企圖心,但也要提醒他們平常下課回來,寫完當天作業,實際能用於複習的時間並不多,一天安排一科或兩科就好。至於在週三、週末等時間較為充裕的日子,可以排多一點。也建議使用鉛筆來安排進度,當孩子狀況不好的時候,就能夠彈性微調。
記住,先求有,再求好。剛開始孩子還不懂得自律,家長們可以拿一本書,陪在旁邊一起複習。例如,複習國語第一課時,可以引導孩子將這課生字寫一遍,思考哪個生字比較容易考?哪些生字容易寫錯。接著請孩子唸課文,再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遍。也可以將國語習作重要的題目遮起來,看看還記不記得。最後確認筆記、作業簿、測驗卷中錯的題目是否都確實會了。通常一課的複習時間大約是二十分鐘,完成後就可以大筆一揮,把今天的進度劃掉,讓孩子感受完成後的充實感。
這裡要特別提醒爸媽,孩子畢竟是孩子,當我們陪伴第一天之後,很有可能第二天孩子就想放棄、偷懶、逃避了,這是相當正常的。我們只需要輕輕問一句:「有需要幫忙嗎?」然後再重複第一天陪伴的歷程,不需責備,也不用怒罵,輕輕提起放下就好。
經過一段時間,孩子會逐漸發現,有些事在開始之前覺得很難,但完成之後回頭看,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如果隔天老師有小考,也可以協助孩子調整順序,先複習隔天要考試的內容,利用考試檢驗複習的成效,確認是否掌握到重點及能不能在時間內寫完,以測試孩子的熟練度。
當然,一課課的小單元,和段考大範圍的試題方向還是有所不同。大範圍的考試會包含更多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的題目,年級越高越需要筆記策略、延伸閱讀和統整的讀書方式。這部分可以從老師發下的大單元測驗卷,或是找其他特殊題型來練習,補足複習時的不足。
考後避免責備,多點鼓勵
當孩子努力完成這將近兩週的複習歷程後,成績單發回來,家長反應的態度很重要,我們必須保持前後一致的正面態度。
避免責備孩子「怎麼考成這樣」、「你到底有沒有認真」、「我看你是沒希望了」……相反的,我們可以這樣說「這段期間我看見你真的很努力」、「你考到自己滿意的成績,這是你努力的成果」、「你可以告訴我,你是怎麼堅持下去的嗎」、「雖然這次成績不理想,我們一起看看下次怎麼做可以更好」、「你覺得這次哪裡做得很好呢?」
考試這個課題會跟著孩子很久,如果他們能學會以成長型思維的正向觀念來看待考試、成績和學習,持續進步,不輕易放棄努力,並隨時調整努力的方向,終有一天,他們會抵達自己想去的地方。
大人們先穩定自己的情緒,直面內心的焦慮後,才能引導孩子、支持孩子,幫助他們解開焦慮的枷鎖,孩子的大腦也才能安心思考和學習,並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當孩子一輩子的啦啦隊,使對力、說對話、用對方法,考試就不需要像打仗一樣,不需要成為親子彼此消耗感情的戰場,而是在學習成長路上,一起用愛陪伴,成為共同成長的暖心旅程。

我的收藏







所有書籍
商業理財
親子教養
文學小說
人文科普
藝術風格
心理勵志
健康生活
飲食食譜
資訊語文
漫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