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的想著:不被焦慮困擾的自我練習
特價 新品 王怡仁作品

舒服的想著:不被焦慮困擾的自我練習

王怡仁

賽斯

2025/11/01

中文

9786267696729

定價 $360

79折優惠價 $284(優惠期限至9999/12/31)

內容簡介

翻轉思維,淡化焦慮,內心就會越來越快樂


當想法造成了一個人的困擾,就是頭腦在「不舒服的想著」。這會造成人的焦慮、恐懼、擔憂、悲傷,還可能引起身體不適。不舒服的想法如果不經處理,可能數十年都無法消除。

本書作者王怡仁醫師說,他自己曾經也是焦慮的人,常常有受害者意識,身邊的人與事往往都會讓他感覺焦慮。後來他發現若是要化解焦慮,就必須將想法的對焦由外境翻轉成內心,也就是從「外境思維」轉變成「內在思維」。

從焦慮翻轉成快樂,就是頭腦漸漸不再執著不舒服的事,而是常常能舒服的想著許多事。當想法舒服時,當下就是你的快樂天堂。王醫師

以心靈的角度帶領大家解開想法的枷鎖,翻轉想法。首先,引導讀者理解何謂「思想的特質」,並解說引起不舒服想法的「四大負面核心信念」及其衍生而來的「七大外境思維」。最後,教大家「轉念八招」,將「不舒服的想法」翻轉成「舒服的想法」,從焦慮、恐懼、擔憂轉變為快樂、平安,並安住在快樂的想法中。希望你也能透過本書的內容及引導,成為想法舒服、心靈快樂的人。


★推薦
賽斯身心靈診所院長 許添盛醫師  真情推薦

 

看更多 收起

作者介紹

王怡仁
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曾任高雄榮總家庭醫學科總醫師,現職為高雄榮民之家家庭醫學科醫師、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一級心靈輔導師、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學會創始會員。鑽研新時代思想數十年,十餘年來主持「健康之道」、「賽斯速成班」、「不藥而癒」、「靜心的優雅節奏」、「天生富有」等講座,定期於教育廣播電台錄製心靈節目,並擔任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心靈講師,於北中南各地演講,亦於身心靈工作坊及心靈輔導員種子培訓班授課。

致力於身心靈整體健康觀念之普及,著作有《不只是奇蹟》《武俠身心靈診療室》《不藥而癒:身心靈整體健康完全講義》《靜心的優雅節奏》《天生富有》《啟動靈感》《美好世代》《自在修練》《賽斯速成100》《賽斯書輕導讀》《一起來玩工作坊》《不藥而癒2》《不藥而癒3》《翻轉信念40招》等書。

 

看更多 收起

目錄

關於賽斯文化
<自序>一起解開煩惱的枷鎖


CHAPTER 1認識你的想法
1舒服的想著
2創造內心的舒服
3舒服的獎賞
4想法是可以選擇的
5頭腦中的多重想法
6連結你跟外境的,就是你的想法
7你看到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的世界
8結果先確定,證據自然來
9因為你的解讀,外境才有了意義
10生活在自己的想法中
11意識創造形相
12人每時每刻都在用意念改變外境
13改變讓你不舒服的外境
14認識負面情緒
15看看你負面情緒的時間有多久?
16將不舒服的想法改變為舒服的想法
17心理防衛機制:否認、理智化 
18心理防衛機制:替代、行動化、合理化
19心理防衛機制:壓抑
20心理防衛機制:反向、退化、投射
21心理防衛機制:抵銷、昇華、補償


CHAPTER 2外境思維
22從外境思維到內在思維
23第一類外境思維:外境在欺負我
24第二類外境思維:外境不符合我的期待
25第三類外境思維:我看外境不順眼,我是對的,外境是錯的
26第四類外境思維:外境讓我感覺我輸了
27第五類外境思維:我擔心未來的外境會危害我
28第六類外境思維:我懷疑外境會對我不利
29第七類外境思維:我認為自己很糟糕
30看不順眼的想著
31霸道的想著
32不甘願的想著


CHAPTER 3負面核心信念
33負面核心信念之一:「受害者意識」與「我不夠好」
34負面核心信念之二:個人堅信的觀念、原則與想法
35負面核心信念之三:個人堅持的期待
36負面核心信念之四:個人捍衛的自尊與面子


CHAPTER 4轉念八招
37轉念第一招:覺察
38轉念第二招:做快樂的自己
39轉念第三招:讓想法更彈性
40轉念第四招:化被動為主動
41轉念第五招:點燃心中的熱情
42轉念第六招:讓自己跟外境都自由
43轉念第七招:我喜歡這樣的我
44轉念第八招:讚美我的外境
45享受舒服的想法

<後記>想法就是我的快樂天堂
愛的推廣辦法

看更多 收起

序/導讀

【自序】
一起解開煩惱的枷鎖

身為心靈老師的我,長年帶領身心靈課程與工作坊,曾聽無數學員與聽眾說起他們的煩惱。每個人的煩惱都不盡相同,有人因金錢而煩惱、有人因婚姻而煩惱、有人因孩子而煩惱、也有人因父母而煩惱。有些人說得義憤填膺,有些人說得黯然神傷,有些人說得潸然淚下,還有些人說得嚎啕大哭。

學員們說著煩惱時,看似在描述生活中遭遇的困境,但多年的心靈老師經驗讓我明白,他們描述的並不是外境,而是頭腦中經過自己解讀的外境,也就是說,真正造成他們煩惱的並不是外境,而是想法。

想法造成了人們的困擾,就是頭腦在「不舒服的想著」。

「不舒服的想著」會造成人的焦慮、恐懼、擔憂、悲傷,還可能引起身體不適,因此人們會想擺脫不舒服的想法。然而,如果沒有有效的方法,很多人都難以擺脫它。

就像某學員在工作坊中談他的煩惱,談過之後,似乎得到了紓解,但第二年他又參加工作坊,說的煩惱跟第一年一模一樣,甚至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也都沒變,可見他至少被同樣的煩惱折磨了五年。

五年長嗎?看似很長,但還有很多人有著更長久的煩惱,比如有女性朋友跟我說:「我先生二十多年前外遇,這些年來,想起他背叛我,我越想越不甘心,想一次痛一次。」也有朋友說:「二十多年前,有一位好朋友騙我去投資,我的上千萬家產就這麼化為烏有,這麼多年來,我心裡還是放不下對那位朋友的恨。我當年那麼信任他,他卻利用我的信任,騙光了我的錢。」

聽了這些話語,就知道他們至少二十多年都沒走出來,也就是被同樣的煩惱折磨了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又算長嗎?看似很長,但我還有八十幾歲的個案告訴我:「我爸爸對我非常嚴格,我記得八歲時,有一次我收稻子收太慢,他居然當著整家族的面,在庭院抽打了我一頓。爸爸已經過世幾十年了,但我一直到現在還是很想問他:『爸!為什麼你要這樣對我?』」七十多年都沒走出來,請問人生有多少個七十年?

不舒服的想法如果不經處理,可能數十年都無法消除。看著長年累月受想法折磨的人們,讓我非常心疼。身為心靈老師的我很想帶領大家解開想法的枷鎖,讓每一個人都從「不舒服的想著」翻轉成「舒服的想著」。

這本書就是要教大家如何翻轉想法,從不舒服的想法翻轉成舒服的想法,從焦慮恐懼擔憂翻轉成快樂平安。

在這本書裡,我會先向大家解說思想的特質,以及人們在想法不舒服時,常使用卻往往沒有效果的方法。

接下來,我會告訴大家,人們之所以會執著於不舒服的想法,是因為人有負面的核心信念,我會詳細解說人們常見的四大負面核心信念,以及由它們衍生出來的七大外境思維。

最後我會教大家從負面思想翻轉成正面思想,從不舒服想法翻轉成舒服想法的「轉念八招」。只要使用這「轉念八招」,相信大家一定都可以翻轉想法,從焦慮恐懼擔憂翻轉成快樂平安。

你也正受著不舒服想法之苦嗎?你想翻轉不舒服的想法為舒服的想法嗎?如果是,就請你翻開這本書,跟著我們一起來擁有舒服的想法、享受舒服的想法,並安住在快樂的想法中。
 

看更多 收起

內文試閱

【CHAPTER1認識你的想法.節錄】
1舒服的想著
「王醫師,我最近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有一顆六公分的血管瘤。醫師說血管瘤是良性的,只要追蹤就好,但我還是很擔心它轉變成癌症,請問我該怎麼辦?」

「王醫師,我兒子今年國三,身高是全班最矮的。我很擔心他太矮,將來交不到女朋友,你說我能怎麼辦?」

「王醫師,我先生是老菸槍,已經抽菸抽了幾十年,我知道抽菸對身體不好,很擔心他的健康,也因此跟他吵了好幾次架,但他說抽菸是他唯一的娛樂,叫我別管他。為了避免夫妻衝突,我不再要求他不抽菸了,但心裡還是很擔心,我該怎麼辦?」

我是醫師,也是身心靈老師,不論在我的西醫門診,或是在心靈課程,我最常聽聞的就是大家的煩惱。

就比如以上這三則煩惱。

許多人的煩惱都是無法解決的 (如果可以解決,當事人已經解決了,也不必再來說給我聽了),因此,我聽到的幾乎都是「無解的煩惱」。

當然,我也可以說一些話來安頓個案的心,比如:
「血管瘤確實不是癌症,你只要聽醫師的醫囑,定時回診追蹤就好。」

「身高跟成就沒有必然的關係,跟伴侶交往也沒有絕對關係,你看,拿破崙的身高也不高,但他不只成為法蘭西皇帝,還娶了如花美眷。」

「先生如果真的戒不了菸,不如就尊重他吧!妳越管他,他越反彈,結果只會造成夫妻吵架而已,何必為了菸破壞你們的夫妻關係呢?」

聽聞我的說法,有些個案會感覺安心,有些個案則可能在跟我說句謝謝後,煩惱依然沒有解除,他們可能在不久之後,又會回到原本的煩惱中,因為他們擔心的外境並沒有改變,也就是肝臟依然有血管瘤、兒子身高還是不高、先生仍然抽菸,因此他們還是煩惱(這些個案或許還會想,老師只是打打嘴砲,根本沒有解決問題)。

然而,或許他們並未覺知,真正造成他們煩惱的,並不是血管瘤、兒子的身高或先生抽菸,而是他們「對血管瘤的想法」、「對兒子身高的想法」、「對先生抽菸的想法」,也就是說,「想法」才是他們真正的煩惱。

相信他們都明白外境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改變的,但還是為了無法改變的外境煩惱,這樣的煩惱就是來自想法。

當一個人常常有無法解決的煩惱時,他會感覺很不舒服,這些煩惱就是「不舒服的想法」。

如果可以引導他們改變想法,讓他們的頭腦可以「平安的想著」、「舒服的想著」、「快樂的想著」、「有力量的想著」,即使外境沒改變,他們的煩惱依然能解決。

這本書就是要帶領大家學習改變想法、消融煩惱,讓大家的頭腦都能「舒服的想著」。一個人若是可以常常「舒服的想著」,他就是快樂的人。

禪宗有則故事說:    
禪宗二祖慧可是初祖達摩的弟子,慧可向達摩學禪時,某一天,慧可對達摩說:「我的心不安寧,請師父幫我安下心來。」


達摩聽完後,伸出手來,對慧可說:「好,把你的心拿來,我幫你安心。」

聽聞達麼的話,慧可瞬間靈光一閃:「把心拿來,我的心在哪呢?」於是對達摩說:「我找來找去,都找不到我的心!」

達摩微笑說:「我已經幫你安好心了!」

慧可剎時大徹大悟,煩惱的心也就平安了。

這則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許多煩惱都來自內心,內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卻讓人很不舒服,而當一個人煩惱時,他就是在「不舒服的想著」。慧可就是因為內心常在「不舒服的想著」,才會請達摩幫他安心。

達麼的一句話讓慧可發現,煩惱都是他自己想的,只要他不那麼想,煩惱就不存在了,於是他剎時從「不舒服的想著」轉變成「舒服的想著」,內心也就平安了。

達摩對慧可的引導讓人感覺神來一筆,但有些朋友或許會想,達摩一句話就化解了慧可數十年的煩惱,為什麼我讀完後這則故事後煩惱依舊?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就請你別擔心,因為我將在這本書裡,循序漸進的引導你,讓你的頭惱從「不舒服的想著」轉變「舒服的想著」,化解你的煩惱。

而當你常常「舒服的想著」時,你就是快樂的人。

2創造內心的舒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夢想,有些人渴望擁有美好的伴侶關係、有些人期盼擁有成功的事業、也有些人希望擁有豐足的金錢,還有些人只求三餐能夠溫飽。

人人都在追求夢想、創造渴盼的外境,然而,不管美好的伴侶關係、成功的事業、豐足的金錢或三餐溫飽,人們追求外境時,內心真正想要的都是快樂、自在或安心的感覺。如果沒有快樂、自在或安心的感覺,即使擁有伴侶關係、事業、金錢或溫飽,內心依然無法滿足。

快樂、自在、安心的感覺跟外境並沒有絕對的關係,跟頭腦能不能「舒服的想著」則有絕對的關係。如果頭腦能「舒服的想著」,就能在外境中快樂,而若是頭腦「不舒服的想著」,即使伴侶關係很美好、事業很成功、金錢很豐足,內心依然不會有快樂、自在、安心的感覺。

舉個例子吧!有個男人某天跟朋友聚會,品味著高檔牛排。

當他吃牛排時,心中若是想著:「這真是人間美味啊!能吃到這麼好吃的牛排,真的好恩寵。」

這時的他就是在享受美食的快樂,因為在吃牛排的同時,他也在「舒服的想著」。

而若是這個男人是麵店老闆,當他吃牛排時,心裡想的是:「這牛排好吃歸好吃,但真的好貴啊!吃完這頓牛排,我就得多賣二十碗麵。唉!看來明天得更努力賺錢了。」

當他這麼想時,即使牛排很好吃,他還是不會感覺很快樂,因為在吃牛排的同時,他在「不舒服的想著」。

再舉個例子:
一位大學女生心儀同社團某個帥帥的學長,她曾經透露對學長的好感,但一直沒向學長表白。

某一天她到社團辦公室,學長遞了一杯飲料給她,笑咪咪的說:「這家飲料很有特色喔!來!學妹!請妳喝!」

而後她喝起了飲料,感覺真的很可口。

當她喝飲料時,如果她心裡想的是:「學長對我應該也有好感吧!不然怎會特別請我喝飲料呢?」她就是在「舒服的想著」,她可能會在喝飲料時掩不住嘴角的笑意。

而若是她在喝飲料時,心裡想的是:「這學長該不會對每個女生都這樣吧?他會不會是渣男,常常以請喝飲料來撩妹?不然他怎會無緣無故請我喝飲料?」

當她這麼想時,即使飲料很好喝,她喝起來還是會感覺不是味道,因為在喝飲料的同時,她在「不舒服的想著」。

可知外境無法決定一個人怎麼想,想法來自頭腦,一個人不論處身什麼外境,真正決定他快不快樂、自不自在、平不平安的,是他頭腦中的想法。舒服的想法讓人在外境中快樂、自在、平安,不舒服的想法則讓人在外境中煩惱、焦慮、擔憂。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曾提出人類動機理論,也就是「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馬斯洛認為人類有五個層次的需求,依序為:

一、生理需求:即生理上的溫飽。
二、安全需求:即人身、工作、財產及家庭的安全感。
三、社會需求:即愛人與被愛,以及歸屬於某個團體的歸屬感。
四、尊重需求:即被肯定、被尊重、被支持、有面子。
五、自我實現需求:即成就感。


每個人的理想與夢想都不盡相同,然而,人們追求與創造外境,幾乎都是在滿足馬斯洛歸納出來的這五種需求,也就是溫飽、安全感、愛與歸屬感、被尊重與成就感。不過,不論是滿足哪一種需求,也不論創造出怎樣的成果,外境都不見得能真正讓人滿足與快樂,因為滿足與快樂來自個人的想法。

而若想讓自己真正滿足與快樂,就必須學會「舒服的想著」。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說的是人們往外的追求,也就是從外境創造溫飽、安全感、愛與歸屬感、被尊重與成就感,「舒服的想著」則是內心的想法,若想「舒服的想著」,就必須往內學習與成長,從內心創造滿足與快樂。唯有內心擁有滿足與快樂,外在的溫飽、安全感、愛與歸屬感、被尊重與成就感才能真正讓人感覺滿足與快樂。

我因此要帶領大家學習「舒服的想著」,讓大家不論創造出什麼外境,都能擁有內在的快樂、自在與平安。
 

看更多 收起

詳細資料

ISBN / 9786267696729
EAN / 9786267696729
頁數 / 304
開數 / 25開
注音 / 無
裝訂 / 平裝
語言 / 中文繁體
級別 / 無

 

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