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hatGPT
「遇見自閉兒,你看到的是孩子,還是診斷?」請記得,所有的自閉症狀加總,並不等於這個孩子。
「防颱三步驟:一、堆沙包,二、封門窗,然後去全聯。抱歉,應該是先去全聯。」
「哇!你的兒子很厲害喲!這廣告很久了,都還背得起來!」站牌旁的歐吉桑對著柏叡爸爸說。「但是小朋友,現在是出太陽,沒有做颱風,這一句等颱風來再說喲。」歐吉桑趨前摸著柏叡的頭笑著說。此時,突然被碰觸的柏叡迅速縮回去,躲在爸爸的背後,不敢正視對方。
「你的兒子廣告背得這麼熟,以後可以去賣東西啦!」歐吉桑又補了一句。這讓爸爸有點尷尬,因為其實只要有人看他,柏叡就會馬上滾瓜爛熟地背出這一長串廣告詞。沒聽過的人,像這位歐吉桑可能還感到新鮮、有趣,但是對於每天聽、常常聽的家人,卻直呼受不了。
「柏叡!別再說了!安靜!爸爸,你叫柏叡閉嘴啦!」「真的是沒完沒了,以前是阿瘦皮鞋,現在是全聯廣告,你不要再讓他亂看YouTube廣告啦!」正在準備考試的哥哥,對於柏叡廣告式的疲勞轟炸已經氣得忍無可忍。
「柏叡爸爸,不好意思問一下,柏叡放學回家是不是都在看 YouTube?現在只要是上數學課,他就會開口唸那防颱三步驟:一、堆沙包,二、封門窗,然後去全聯。抱歉,應該是先去全聯。
「每次只要他一唸這句廣告詞,全班就哈哈大笑,還有同學故意從家裡帶來全聯福利中心的塑膠袋,跟著做起模樣,你說這樣胡鬧叫我怎麼上課!」面對導師的不斷抱怨,來接柏叡放學的爸爸頓時臉紅,猛點頭地賠不是。
但爸爸也感到很無奈,「有一天在YouTube上,突然看見這則舊廣告,柏叡就像迴圈式的,一直倒帶再倒帶,重複又重複地看。叫柏叡不學、不背起來還真難。」
只是,爸爸知道柏叡背歸背,但他其實完全不懂廣告裡的內容在講什麼。
◆ 提升語言與溝通的祕訣指南 ◆
【祕訣 115】詞彙是否受限?
你家裡的寶貝是否也曾經經歷這一段──不斷背誦著與情境不相符合的廣告詞?請仔細留意,孩子的語言表達詞彙是否受限,或只是模仿在YouTube上所注意、記憶的內容,並重複在該內容仿說、打轉。
你可以在平時觀察孩子的語言表達,特別是當他有所需求,或遇到一些情境狀況時,在第一時間,他所能使用的詞彙是否符合當下的情境,以及所能使用的詞彙量是否豐富。
當然,你可能也會發現,有些語言表達能力更薄弱的孩子,可能無法整句整串地仿說、背起來,只是幾句特定的話在那轉來轉去,例如「咖啡、奶茶、紅茶」、「帥帥」、「你不乖、壞壞」等,表現出極匱乏的語彙。
【祕訣 116】訊息讀取錯誤
有時,你會發現一部分自閉兒總是擁有令人稱羡的超強記憶。無論是北歐童話、金庸武俠、哈利波特、日本動漫、大英百科、唐詩宋詞等,當然也包括像柏叡這樣的廣告達人。這些內容就像是復刻、拷貝一般,複製並留存在他們的記憶中。
但是,有時受限於聽覺理解能力較弱的關係,自閉兒總是容易將訊息錯誤解讀或扭曲,無法順利讀取及回應,使得塞滿記憶的內容無法順利應用在日常生活及人際對話中。
當你與這些孩子說話、聊天時,請仔細聆聽他們的回應內容是否答非所問,只是滔滔不絕地說出一長串上述所提及的記憶內容。例如,當你問他對於校外教學有什麼感受時,他卻可能回答你電視偶像劇的對白、抖音的內容,或者像柏叡一樣,又迸出那一句「防颱三步驟:一、堆沙包,二、封門窗,然後去全聯。抱歉,應該是先去全聯。」
【祕訣 117】讓話題導回可以理解的軌道上
你可以試試,當發現孩子總是反覆說著不符合情境的語句時,試著以他能夠理解的問題將話題拉回來,讓他能夠順利地回應你的問題,避免因無法理解你所問的問題,而又將腦中這些記憶檔案開啟,劈里啪啦像迴圈般說個不停。
例如,當柏叡又說出「防颱三步驟:一、堆沙包,二、封門窗,然後去全聯。抱歉,應該是先去全聯」時,你可以馬上轉移話題,問他:「柏叡,晚餐你是要吃麵,還是吃飯?」這時請觀察他的反應,如果他回答你:「吃麵。」你就可以將話題繼續延伸地問:「是吃哪一種麵?大滷麵?肉燥麵?餛飩麵?」
讓話題導回他可以理解的軌道上,多少可以轉移他對於原先廣告詞的注意力。
【祕訣 118】注意聽者的反應
孩子喜歡反覆說同樣的話,有時原因可能來自於當他說了這些話,聽者在第一時間的反應,瞬時強化了他繼續說這些話的行為模式。
無論是像柏叡在教室裡講話時,同學的哈哈大笑;或者站牌旁陌生歐吉桑對他友善的微笑與讚美;甚至於當家中九年級的哥哥受不了而被激怒的反應,對於柏叡來講,都是一種互動,而且是他可以掌握的互動。只要他一說,就可以預期這些反應會出來。
【祕訣 119】理解溝通意圖
我們對於孩子總是反覆說著同樣的話,可能會感到力不從心,或者苦惱萬分。但是,如果試著從這些話中聽見他的溝通意圖,多少能夠強化我們的溝通動力。
試著幫孩子說出他心裡的感受,特別是當他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以適當的詞句表達出來,而讓你無法理解時。這時,你真的得要試著猜猜看,以你的細微觀察試著去揣摩孩子的心意,並幫他說出來。自閉兒不容易說,並不表示他就不容易懂。
當你說對了,心意近了,當孩子感受到了,你會發現他的非語言表現通常顯得較為柔軟、平穩或愉悅。沒錯,或許我們可能猜錯、猜偏了,但這總是一次次的機會。或許哪一天,他也學會你曾經同理、反映給他的這些話,運用在適當情境上。
本文摘自 寶瓶文化《自閉兒教養終極典藏(十年全新版)》 王意中.著

我的收藏